当前位置:

信息资讯
>>
校园动态

高校应为学生构筑优质的成才环境

发布日期:2010-06-22   来源:浙江大学   阅读次数:5168

——浙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进入研讨阶段

    6月18日上午,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召开2010年教育教学研讨会,回顾自2002年首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活动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分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形势和走向,提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工作要求。党委书记张曦主持研讨会,校长杨卫代表学校作专题报告,副校长来茂德部署下阶段研讨工作。会议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更多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构筑优质的环境。
    
    
2010年3月底4月初,浙江大学以纪念竺可桢校长诞辰120周年为契机,启动了自1998年四校合并以来的第二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7个学部牵头组织了17个专题的调研,各院(系)、各单位、部门密切配合,发动广大师生、校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期间,各调研组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研讨和赴兄弟院校调研等形式,形成了17份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本次校长报告是前期调研的成果。
    
    
1998年并校以来,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探索中不断深化,从1999年到2005年,学校先后在导师制、学分制、四学期制、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从2006年至今,又相继实施和深化了大类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期间,学校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重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学分制,加大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举措,使本科教学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科培养体系基本定型,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得以激发;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学校继续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和办学体系。
    
    
校长报告指出,十余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成功经验。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基础,以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二是持续推进整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学科、层次及部门资源,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三是坚持求是创新的精神,以体制、机制、模式的不断的改革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全面、深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四是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持续跟踪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争创一流。报告还指出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凸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学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生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性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校长报告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形势和走向。报告认为,大学的功能演变经历了知识传承、人才培养、学研并重、三元共存的过程,但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全球化、知识经济、新科技革命、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等,给大学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如何协调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因材施教与公平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学科导向与社会导向、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等关系的挑战。目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国际化培养、大学文化方面出现新的潮流和动向。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强调质量和特色的内涵发展成为高水平大学发展的主流思想。我国的大学特别是“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前几所大学,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道路上,正在积极寻求新的改革发展方向。
    
    校长报告提出了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突破方向。一是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探索推行小班教学模式,建立若干标志性的品质课程,同时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和质量促进体系;二是进一步理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出台科学的政策,建立有效的机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突破;三是完善“一横多纵”的大类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求是学院的建设,理顺学园管理和学院管理的关系,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使“一横多纵”的工作体系高效运转,以适应大类培养、通识教育的需要;四是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以参与中美新三方共建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为契机,加快构建国际化开放办学体系。实施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加快推进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五是完善教育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地位,明确赋予教师更为神圣的育人职责,并在考核体制和激励政策上加以体现;六是建立健全教学促进与保障体系,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教学促进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探索建立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集管理、研究、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质量促进和资源保障机构。
    
    
杨卫强调,人才的定义,不仅是具有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还要在工作中作出一定的贡献。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是培养出具有人才潜力的人,大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从教育教学、人才成长的角度,如何为培养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关键在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要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才教育和优质的成才环境。他说,对于高校来说,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要能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母校的这段经历,是他们成才的过程,是母校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他最大的满足,应该是桃李满天下。
    
    
来茂德就下一阶段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如何组织研究、制订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目前,浙大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已进入实质性研讨阶段,学校将围绕校长报告和专题调研报告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学校“十二五”规划,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真正推动浙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张曦在讲话中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立校之本,我们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以更加执着的努力培养一流人才。要在凝练浙大办学特色、提高拔尖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增强教育教学资源保障能力等具体行动中突出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次教育教学工作研讨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师生关注和期待程度高,我们要在作风上狠抓工作落实,使研讨活动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要凝聚智慧,形成合力,把教育教学工作推上更高水平。
    


    (作者:周炜 高楚清    转载自:浙大新闻网)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