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2024年,浙江大学的本科招生专业有哪些变化?
答:浙江大学努力满足人民享有更多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2024年本科招生规模总体扩大,各省份招生计划均有增加。同时,聚焦自主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打造图灵班、机器人工程、数字法治卓越班、智能财务班、数字金融、商务大数据分析以及竺可桢学院基础拔尖班、混合拔尖班等特色班级基础上,新增了系列交叉复合招生专业。
新设人工智能荣誉项目班,浙江大学设有全国高校首个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立脑机智能、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该项目围绕人工智能核心、计算智能、智能系统三大课程群,着力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链开发能力、工程计算思维能力和实践系统搭建能力,培养立志探索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未来有望成为兼具时代敏感性与前瞻性、富有社会责任感与伦理道德意识的人工智能领域引领者和战略科学家。
新设数字公共治理荣誉项目班,由原竺可桢学院公共管理英才班优化升级而成,依托公共管理学院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数字时代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技术+数据+管理”的复合型治理人才,培养兼具数字思维与数字技能的现代国家治理者、引领数字变革与智能化发展潮流的未来领导者。
新设新农科实验班,由原竺可桢学院神农班优化升级而成,依托竺可桢学院面向全校新生组织选拔,实施本博长周期培养,开展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全程高水平科研训练、深度海外研习,聚焦农业大数据、生物育种、农业生物安全、动植物绿色高效生产、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培养致力于引领全球农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顶尖科学家。
新设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纳入强基计划招生,设置植物育种、动物育种方向,依托竺可桢学院实施特别培养,实施“3+1+X”学制模式,开展全周期评价、多元出口的本博衔接培养,由院士等名师大家领衔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小班化、一对一导师制,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或联合培养的机会,致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育种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导者。
迭代升级工科试验班(智慧城市与建筑工程),依托建筑工程学院多学科优势,聚焦智慧城市、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促进学科专业的智能化转型,通过“宽口径、厚基础”“土水交”融通培养、建筑学“全面养成”培养,践行工程基础与信息、智能科学知识的融合强化,探索实施全员深度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迭代升级工科试验班(海洋,含智慧海洋卓越班),以海洋科学为引领、海洋精准感知为重点,首创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和智慧海洋本博长周期培养项目,强化海洋-信息-智能交叉培养,致力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海洋领域卓越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新设涉外法治(英语-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通过英语与法学两个专业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实践多方向、跨专业、宽口径专业发展路径,培养英语专业基础过硬,掌握法学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能够胜任涉外法治领域及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工作,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全球竞争力,德法兼修、具有宽厚根基、宽阔视野、宽博技艺、宽广胸怀的复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新设德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纳入外语类保送生招生,通过德语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实践多领域、跨专业、宽口径发展路径,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基本功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精通德语国家文化、掌握光电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全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及治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德语科技人才。
新设法语-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纳入外语类保送生招生,通过法语、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实践多方向、跨专业、宽口径专业发展路径,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基本功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精通法语国家文化、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全球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及治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法语科技人才。
问题二: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主要有哪些?
答:浙江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当前浙江大学正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主要特色有:
1.AI For Education,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1978年,浙江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2019年成为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并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一级交叉学科,构建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人工智能”及“智能+”人才培养完整体系,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建成系列人工智能类课程、教材体系,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群,面向各学科专业开设了分层次的AI+X学科交叉课程群,已建成超过100门AI+X课程,打造了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高水平教材。构建了大批人工智能实践支撑平台,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制“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升级迭代“学在浙大”“教在浙大”“智云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等,支撑全过程、全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打造人工智能赋能的全新教育生态,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三个层次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相关工作,推进建设智能教师、智能学伴等新型教育装备应用,帮助学生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工智能素养。
2.学科优势突出,交叉复合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浙江大学学科涵盖13个门类,是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之一。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学校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共有9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居全国高校前列,充分体现了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成效。成立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浙江大学基础交叉研究院(筹),通过有组织交叉研究,汇聚大学科、大合作、大平台、大交叉,加快构建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和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前瞻布局11个会聚型学科领域,建设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在脑科学、脑机智能、新物质创制、精准医学、交叉力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了系列重大原创成果。
3.培养方案升级,不拘一格个性多元培养人才
浙江大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系统布局多元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通专跨”融合培养,培养学生多学科、跨专业交叉的知识和能力。强化个性化培养,针对部分有创新思想和明确学术志趣,且常规培养方案无法满足其发展目标的优秀学生,在名师和学院(系)指导下,可突破传统培养路径设计“一生一案”。强化多元出口培养,按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设置本专业进阶、跨专业学习、学生自主修读等3个模块,积极开设辅修学位、辅修专业(项目)、微辅修,筹建特色(微)辅修项目,开设工程教育高级班、公共管理强化班、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班等特色辅修班,成建制建设“商务大数据分析”“数字金融”等双学士学位项目,提高学生应对大科学、大工程、大人文等情境的综合能力。强化本研衔接贯通培养,除了强基计划外,持续建设智慧海洋班、新农科实验班、巴德年班、临床医学(5+3)、数字法治卓越班等项目,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路径。
4.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享受充分的专业选择自由
创设浙江大学学生独有的专业节、学生节、生涯规划节等节日,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知,明晰发展方向,零距离深入了解学科、专业,学生在充分认识发展志趣的基础上,按照学校主修专业确认的相关规定,自主申请确认适合自己修读的专业。除少量特殊类型招生项目外,每位大类招生的学生均有多次申请转专业机会,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专业扩容率、转专业成功率位列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5.早科研、真科研,大力培养未来学术新星
浙江大学利用高水平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实现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高度互动耦合。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科研训练体系,实施启真问学、青青计划、未来学术新星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室领航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融入科研团队,15个本科生项目入围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者项目资助名单,数量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打造“浙大学子一站式科研导航平台”,为本科生构建了多通道的科研训练平台和赋能型、引领型的科研支持系统。目前,平台汇聚了1800余位可指导本科生科研的导师,包括12位院士和文科资深教授,集合了120余个实验室(含全部1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学科竞赛项目等。实施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建立“课程-竞赛-实训-孵化-实践”全链条工作机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互联网+”等国际国内各大赛事中屡次问鼎,先后2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总冠军,金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6.人人国际化培养,高品质锻造学生全球素养和竞争力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浙江大学一直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链接世界。持续推进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制定《全球开放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实施世界顶尖大学学科合作计划等国际合作专项,已与六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浙大,世界“触手可及”,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同学们足不出户也能融入世界的怀抱,可以在“云端”听国际名校专家的课程,也可以近距离与国际学校互动。2022年起,浙江大学举办全球暑期学校,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所高校的学生共上一门课。2024年6月,浙江大学等举办首届国际名校生态赛舟会,来自海内外的25所世界知名高校学霸以水为桥,以赛会友。全面构建“浙江大学本科生全球学习体系”,院系全覆盖建成“联合培养”“长周期科研实践”“长周期课程”“假期学术交流”“研学项目”“线上交流”等项目,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至少一次国际化学习交流的机会,高品质锻造学生全球素养和竞争力。
问题三:竺可桢学院班级有哪些,有何培养特色?
答: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学院秉承“志存高远、追求卓越”院训,为培养人格、素质、能力、知识俱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学院聚焦基础拔尖和大类混合培养,目前主修平台共有7类班级,各类班级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涵盖7个学部、12个学科门类。
培养类型 | 班级名称 | 培养目标 | 对应专业 |
大类混合培养 | 混合班 | 理工科“王牌劲旅” | 理工农医类专业任选 |
人文社科试验班 | 人文社科未来精英 | 人文社科类专业任选 | |
医学实验班(巴德年班) | 创新复合型医学领军人才 | “4+4”本博一贯制培养,前四年非医专业任选 | |
新农科实验班 | 农业领军人才 |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
基础拔尖培养 | 求是科学班 | 基础学科顶尖科学家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心理学、地质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 |
图灵班 | 计算机领域顶尖科学家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强基计划班 | 服务国家战略的顶尖科学家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工程力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生物育种科学 |
注:具体参照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问题四:荣誉项目是怎样的?
浙江大学构建了“荣誉学院”+“荣誉项目”的本科生荣誉教育体系。荣誉项目也是浙江大学荣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设置有机器人工程班、智能财务班、数字公共治理班、智慧能源班、人工智能班等五个班级,由各专业院系负责培养,充分发挥院系的专业特色及功能,旨在培养各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
问题五: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答:为服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扬中西方高水平高等教育优势,浙江大学在海宁设立国际校区。主要办学特色包括:
优质资源集聚。国际校区内的各个联合学院均由浙江大学与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举办,全程引入合作伙伴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学生可在国际校区接受世界一流水准的国际化教育,并同时获得两所名校的学位。
体制机制独特。采用“一对多”合作办学模式,在一个校区内同时与多个国际一流的合作伙伴共建若干个联合学院。目前,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已正式成立。
多元文化交融。采用合作伙伴的学术标准与招聘流程全球招聘外籍教师。校区内采用全英文教学,每位学生均有海外交流的机会。学生可在国际校区获得全球的同学师友群,并提高跨文化交流和中英文表达能力。
教育模式创新。国际校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强调通识与专业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完全住宿书院制加强养成教育、通识教育,促进素质发展。
问题六: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有哪些本科专业招生,各有什么培养特色?
答:目前,海宁国际校区有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对外招收本科生。
1.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ZJU-UIUC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招生专业:在浙江大学(国标码10335)按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ZJU-UIUC联合学院)招生,包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四个专业。
培养特色:两所世界一流综合研究性大学工科专业强强联合,为学生提供国际一流工程教育。学院以新工科创新教育为目标,打破传统工程学科界限,不按学科属性设立系、所等机构,建立学科交叉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开设交叉创新课程,造就跨领域、多学科知识背景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长学期海外交流环节。
颁发证书:学生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浙江大学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将获得浙江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达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学位授予要求者将同时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奖学金:学院将根据学生在校学业表现奖励不同额度的学业奖学金,并设立国际交流奖学金,用于部分支持学生到UIUC交流学习。
毕业生去向:截至2023年12月,ZJUI共有4届毕业生490人,境内外总升学深造率超90%。其中,境内升学人数占比约30%,均进入清华、北大、浙大、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境外深造人数占比约60%,其中世界综合排名TOP50高校录取率超95%,世界综合排名TOP30高校录取率约85%,世界综合排名TOP20高校录取率超70%,世界综合排名TOP10高校录取率超40%。
2.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U-UoE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招生专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国标码19335)按生物医学(中外合作办学,ZJU-UoE联合学院)招生,包含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两个专业。
培养特色: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强强联合,以“课堂教学-实验训练-科技创新-转化实践”四环紧扣的完整教育链条,融合中西优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强化多维度实验室实践,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学制为“4+0”模式,四年培养均在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国际名校交流经历和多元毕业升学通道。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是融合了生物学、生命科学、医学等知识,以及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内容的交叉复合型专业,应时代人才需求而生。采用全英文授课,国际化培养方案,注重交叉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颁发证书:学生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浙江大学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将获得浙江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达到爱丁堡大学学位授予要求者将同时获得爱丁堡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奖学金:学院设立学业奖学金,对品学兼优者给予鼓励,并设立海外交流奖学金,鼓励和资助学生积极参加海外交流与科研训练。
毕业生去向:截至2024年3月,学院共有毕业生347位学生,其中本科毕业生8届317人(包含2016-19届求是生医班毕业生79人,2020-23届双学位毕业生238人),境内外总升学深造率88%,其中博士录取率58%,世界综合排名TOP20高校录取率58%。校友遍布中国、北美和欧洲等顶尖学府。
问题七:浙江大学如何实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
答:浙江大学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获批教育部医学类唯一1个“国家试点学院”、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拥有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实力一流的直属附属医院8家。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3家综合性附属医院连续五年获评A++,2家专科性附属医院连续五年获评最高等级A;3家综合性医院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家附属医院入选国家医学中心首批“辅导类”创建单位;1家附属医院入选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牵头建设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1个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医学院设有如下本科招生专业:
医学试验班(巴德年班,临床医学八年制):“创新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摇篮。该班采用国内首创的“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通过“X+医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多元创新思维,开拓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毕业可获医学专业博士学位(MD),后续可衔接覆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或攻读PHD。
医学试验班类:含临床医学(5年制)、口腔医学(5年制)两个专业,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重临床、国际化”培养模式,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在国内率先实施课程整合、“见-实习医生制”、SP(标准化病人)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医学院实行“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计划”,携手布朗、耶鲁、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全球30多所顶尖大学开展暑期交流、临床见实习等项目,为本科生提供多元化多途径的海外交流机会,同时鼓励并资助学生自主申请赴海外一流医学院校进行临床见实习。
口腔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培养,附属口腔医院是浙江省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浙江省重点专科4个,浙江省医学重点支撑学科1个,浙江省医学重点扶持学科1个,浙江省省级科研平台3个,具备从本科到博后全系列人才培养的条件,并与国际众多一流牙学院紧密合作开展国际联合培养,为国家口腔医学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袖和精英人才。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学生完成5年本科阶段学习并达到学校要求后,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经考核合格最终将获本科、研究生毕业及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共六项证书。部分学生可选择进入“临床医学5+3(神经精神医学方向)”——全国首个在脑医学领域开展的本硕教育项目,依托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的雄厚实力,志在培养以胜任力为导向、具备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操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优秀临床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高素质神经医学人才,主要培养高水平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精神科医生。
临床医学(儿科方向,“5+3”一体化培养):以培养知识面宽广并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独立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儿科人才为目标,本科阶段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基础上突出儿科专业特色,本科毕业并达到学校要求后,进入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考核合格可获六项证书。儿科学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实习基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儿童医院第一方阵。
口腔医学(“5+3”一体化培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阶段毕业并达到学校要求后,进入与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考核合格可获六项证书,成为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新时代优秀临床口腔医生。毕业生可在全国各省、市级“三甲”医疗单位就业从事临床、科研等工作,部分学生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深造。
预防医学(五年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国家级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构建以数字赋能为特色,医工信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毕业生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海关、医院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等就职,也可进一步深造,是浙江大学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
问题八:浙江大学文科有何变化与发展?
答:浙江大学深入贯彻执行《面向2035: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文科的立与变加速推进,着力打造浙大学派,贡献浙大智慧。
1.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科发展领导小组和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了文科科研组织与管理机制改革。近年来,新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西区文科组团建成启用,为浙大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释放出浙大加快文科繁荣发展的坚定信号。
2.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时代新人。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结构层次丰富、交叉学科平台集聚是浙大的独特优势。浙江大学建立了“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聚焦国家社会发展战略,设置交叉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的复合型高层次文科创新人才。在浙大,莫言、勒克莱齐奥、余华、苏童、毕飞宇、韩少功……众多大咖走进浙大讲堂,同学们通过遇见大师,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3.涌现了一批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2020年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入选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入列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第一方阵”。根据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公示,学校共47项成果获奖,含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获奖数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4.一批“大先生”有力支撑浙大文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提升中国阳明学研究新高度的束景南、突破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李实、致力于中国经济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张俊森、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赓续历史文脉的科举文献底气的龚延明……
问题九:浙江大学奖学金和经济资助政策有哪些?
答:浙江大学为激励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设立了完善的学生评价与奖学金评定体系。学校从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能力素养和体质健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基于学生评价结果进行荣誉称号和奖学金评定。学校设立了本科生系列荣誉称号。在奖学金方面,设有校设奖学金、政府奖学金以及40多项校级外设奖学金。同时,浙江大学“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对于资助对象,学校在核实相关情况后,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专项助学金、各类补助及勤工助学等多种措施给予资助,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设立了“浙江大学爱心基金学生专项基金”,用于帮助在校期间罹患重病的学生渡过难关。同时,学校还设立留学贷学金,资助同学们赴世界各地名校学习深造。
问题十: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浙江大学推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格局,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践行高质量出口导向的就业育人体系建设,积极向国防科技领域、国企央企、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公共服务部门、国际组织、国家战略区域等重点板块持续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2023届毕业赴重点科研单位和“双一流”高校(A类)就业人数占比9.42%;赴国防科技领域就业人数同比去年提高;就业单位中国有企业前三位为:国家电网、中建集团、中国电科;民营企业前三位为:比亚迪、华为、阿里巴巴。2022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全球第35位。拔尖创新为科学研究选育人才,总体深造率持续提升,超过65%(约4000名)本科毕业生选择赴海内外顶尖高校高质量深造,其中,境内升学赴双一流A类高校的人数占比近96%,境外深造赴世界排名前50位高校的人数占比近70%。浙大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逐步成长为各重要领域的佼佼者。
问题十一:浙江大学提前批次如何招生?
答:我校与有关省级招办协商安排非通用语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提前批次录取,具体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提前批次录取的学生,主修专业确认及转专业范围仅限于提前批次的相关专业。学生可以辅修、微辅修其他类专业。
问题十二: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吗?
答: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高雅艺术鉴赏再到时代风尚引领,一直致力于打造多维度、层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并将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浙大精神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浙大,有堪称“颜值天花板”“最聪明的图书馆”的浙大主图书馆,多元空间配以齐全设施,优雅环境配以丰富资源,智慧赋能伴你上下求索。“学生文化长廊”中,健身房、咖啡吧、文创小铺……已成为浙大师生喜爱的校园打卡点。浙江大学现有学生社团200余家,包括了广受学生喜爱的机器人协会、模拟联合国协会、黑白剧社、灵韵音乐剧社等。年终岁末的浙江大学学生节,包含新年狂欢夜、欢乐大巡游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是同学们非常期待的节日盛典。浙江大学的校园日常生活便捷智能、氛围温馨。全校拥有20余个风格多样的食堂与餐厅,可充分满足世界各地不同口味学生的饮食需要。食堂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在这里可以体验刷脸吃饭、智能结算、自动计算卡路里等系列科技应用。学生公寓配有完备的日常生活设施,最有特色的是多功能自助服务体验室和全国首创的厨艺分享吧—毕至居。学校寝室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每年都有寝室吉尼斯、跳蚤市场、寝室驿站等活动,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有趣、有品、有料。
电话:0571-87951006 传真:0571-88981979
邮箱:zsc@zju.edu.cn 邮编:310058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1A126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技术支持:Y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