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2023.06.28 ·

专业名称:考古学

专业导游:林留根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考古学专业的N个理由

本专业学科历史悠久,特色优势明显。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考古学教育历史,早在近百年前就成立了考古学科,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先生曾在浙大执教。近年来,学校对外整合行业与地方资源,对内依托多学科汇聚资源,专门成立了艺术与考古学院,将考古学学科纳入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给予大力支撑,建立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并提出了文物数字化国家和行业标准,获批了全国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科技考古、博物馆学等方向已形成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2016年,考古学被列入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21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高校名单,已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2023年,正式成立考古本科专业,形成了完备、系统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此外,与全国多家考古文博机构签订考古学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等省内单位保持密切有好的合作关系。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吉、良渚、绍兴等地共建考古实践基地,拥有人才培养、田野考古教学实践的独特优势。

Q1考古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为此,考古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和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熟知田野考古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需求;熟知文物保护政策法律法规、文化遗产的政策及国际规章;了解考古学研究、文物研究、文物保护的传统方法和科技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考古学的初心不是挖宝,而是研究我们人类的过去,看看我们来时的路,更好地为将来的发展服务。所以,一定要把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放在研究社会、探究文化的大背景下。

Q2考古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考古学核心课程包括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考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科技考古、植物考古、考古人类学、中国古文字学、佛教考古、田野考古(含教学实践)。考古专业课程体系尤其重视在夯实考古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学生考古学视野。比如,密切联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合作单位,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在本科三年级夏学期,进行田野考古实习。

Q3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考古学专业培养注重厚基础、宽口径,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文理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考古学专业学生一方面,要具备文理交叉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恪守职业规范与道德,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求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和探索能力,从而能够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Q4考古学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目前,本专业联合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已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塞浦路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考古文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暑期组织学生前往相关的大学、考古文博机构进行交流学习。近几届的本科生海外交流率达到100%

同时,本专业还不定期地与海外高校联合举办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领域的工作坊。

Q5考古学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考古研究所、博物馆、文物局、文化馆等事业单位是考古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考古学资料获取能力的科技化理念、手段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考古工作成倍增加,对于田野一线的考古工作人员,必定将会有更大的需求。另外,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呈高速增长的趋势,受过系统训练的考古学毕业生也一直是博物馆、文博机构人才需求的重点。

考古学专业选择升学、深造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高校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其中建有考古学一级学科点的高校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也有较多可选择的院校,通过硕士阶段的深造成为高层次学术型和专业型的考古人才,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成为行业的生力军。

 

考古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我的主业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侧重于采用科技手段来进行石器的功能研究,行话叫做微痕分析。目前我们正在建设考古痕迹学(玉石器)这个方向,通过分析古代器物上的微痕和残留物来揭示古代人类行为、资源环境、生业模式和社会状况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微痕分析是科技考古的一个分支,非常符合考古学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的学术有所创新,那就必须要考虑怎么选择这个创新,或者说怎么去突破。在策略层面,微痕分析是很值得投入的。当年我选择这个方向时,中国还没什么人做,意味着只要去做这个领域,就会有很多空白可以填补,而且可能会取得比较多的成果。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我选择了这条路。这也是给年轻学生的一个建议,就是要考虑如何在这么多的考古分支领域当中,选择既适合自己,又能让自己有获得感的一条路。

——陈虹  教授

 

我的专业是建筑考古、城市考古,交叉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类似于遗产的两个方向:一方面研究古代以建筑和城市为主的物质文化,另一方面研究如何用设计学的方法来展示和保护这些古代遗迹。最开始我们在做建筑测绘的时候只会关心物的尺寸,它自身的特征。但是后来,特别是做了村落调查以后,你会关注人们怎么去使用建筑,以及人跟环境之间的互动,考古学、人类学也会强调透物见人。人这个核心是很有趣的。我们无论做哪一类物质文化,最后都会回归到人,回归到对这个社会的了解。所以现在同学问我的时候,我会说希望他们多开展社会实践,多出去了解社会。做遗产保护工作,要知道这个社会往哪边走,社会的一些症结可能会影响遗产保护的制度、观念、技术方法,同时,我们投入的技术和方法又会影响最后保护的成果,对社会产生影响。

——陈筱  副研究员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科技考古、植物考古和史前考古几个关键词,目前关注的话题包括史前史前农业全球化,农业起源问题,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得益于前沿的植物考古研究,今天我们都知道小麦、大麦、小米,从哪里来,在哪里驯化起源,在某个时间段内怎样传播。这个课题帮助我们回答了当今主食网络如何形成的问题。但讲完大故事之后,我们就要在这样一个大故事以外,挖掘更多的小故事。这些作物如何进入一个局部区域,而这个局部区域在怎样的特定环境下会接受它,它又如何适应环境。这就变成人地关系问题,有多重方法。所以现在我们想知道这些传播是如何实现的,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植物考古领域,大家都想找一个地方最早出现某种作物的时间,但事实上最早是很容易被刷新的。如果你能解决传播机制问题,那可能会更加有学术意义。

——安婷  百人计划研究员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佛教考古,具体来说包括石窟寺考古、文物数字化、艺术史与艺术考古。石窟寺考古是佛教考古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目前国内石窟寺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类文化遗产。石窟寺考古有野外考察的现实要求,因为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不可移动文物,只能是人去找文物,不可能让文物来找人。考古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是证据,二是逻辑。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肯定是要去现场的。假如你立志要做考古工作,首先要有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要把考古当作一件你热爱的事。因为考古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是很艰苦很枯燥的,带着寻宝的心态肯定不行,期望值很高那可能也不行。可能在前往调查地点的路上,或者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发生,碰撞出火花,但真正到了工作现场,你需要以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工作。

——陈晶鑫  助理研究员

 

我的专业主要是古文字和出土文献。古文字一般是指秦统一文字之前的文字,即先秦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和战国文字等。除古文字外,我对传世文献也很重视,因为我的学术背景比较偏重于上古汉语词汇,需要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去研究文献及词汇问题。我希望今后能够将文字、文献和文物这三者结合起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如将考古学方法及新发现等运用到古文字、文献研究中;同时,也将古文字基础知识糅合到考古、文物研究中,以期更好地体现考古与文博专业特色。目前,国内开设考古与文博专业的高校相对而言还不多,而古文字学科优势与特色突出者更是奇缺,所以依托浙大考古与文博专业特色及艺博馆的展示推广功能,更容易发挥专业优势,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

——岳晓峰  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