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创建能源与环境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2009.04.16 ·

浙大创建能源与环境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本科生就业供需比达1:6.7

        一个毕业生,7个工作岗位等着要——面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市场,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销路”不降反升。“今年有300—400个工作岗位来招人,而要找工作的毕业生才60多个。”该专业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说。近年来,国内大多数能源类企业把校园招聘的首站设在浙大,为了能“抢”到人,不少单位还悄悄把招聘时间提前了;还有世界500强企业在本科生中设立了奖学金……
   
        “我们这是抓住了一个好时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副主任高翔教授介绍说,毕业生这么畅销,得益于2003年启动的专业改革,在改造老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基础上 ,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将能源与环境合为一体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开展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教学改革,着眼于培养国家急需的既懂能源又懂环保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新的专业方向
   
        “电厂技术人员、总工、厂长,除了熟悉能源工程技术,懂自动化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也很重要,只懂能源的人已经难以胜任工作。”2001年,学科带头人岑可法院士对“热能工程”这个50多年历史的老专业“把脉”,提出改革专业的设想,“新专业要培养既懂能源工程又懂环保设施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这才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
   
        近3年来,“节能减排”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能源类企业纷纷花巨资添置各类环保设备,但由于人才匮乏,很多环保设施处于闲置或使用不当状态,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现阶段,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能源工程研究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说,就在教学科研上更不能让两者分家。”岑可法介绍说,新专业在定位上突出了环境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环境保护与能源生产的密切关系,这在国内外能源动力专业中属于创举。
   
        为了实现“培养具备宽厚热工理论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浙大机能学院还成立专门小组,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10所知名大学动力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调研,有重点地对美国的“通才教育”和欧洲的“专才教育”进行学习,为新专业的课程设置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
   
科研反哺教学
   
        原本教《锅炉原理》的高翔教授已从事了10多年脱硫脱硝相关的研究,专业改革启动后,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科研积累,和蒋旭光教授一起向本科生开设了《热力环境控制》课程。课程的自编教材每年更新,今年还加入了刚获得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电厂锅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的内容。专业改革后,像这样的新课程和新教材,在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占到了79%。
     
         “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要求,不仅使科研人员“明目扩胸”,更让教改后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科研方向定位实现了同步,新课程的开设显得非常顺利,依托学科强劲的科研优势和多方位的科研领域,很多教授纷纷亲自操刀编写教材,在实验室和工程现场的“科研素材”趁着课程改革的“直通车”,大量进入本科生的课堂。这些课程结合与国家的重大需求对接的科研项目,追踪学术前沿又贴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具有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大量的计算机与控制技术知识。在机械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每位学生毕业时至少参加过一次学校的SRTP科研项目训练,这些课题也主要来自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
    
        去年10月,中国核工业集团下属的秦山二期来浙江大学招聘。“你了解核电站吗?”面对面试官的提问,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杨冰对答如流,第二天就收到了企业的录用通知书。事后,杨冰告诉记者,关于核电站的问题,企业考察的是毕业生对工程实际的了解程度,他在本科期间学习过《核电站》和《新能源》,这让他回答时很有把握。“这些课程很特别,都是老师自己编写的教材,内容很新,很切合实际。”
   
 没有边界的课堂
   
        前些天,大三学生冯钊赞的一篇关于二噁英的课程作业受到了老师的赏识:“陆老师鼓励我把思路再完善,写成论文投到一个学术会议上。在此之前,还没有本科生在这个会议上发过文章呢,我愿意试一试!”冯钊赞兴奋地说,“虽然是本科生,但我感到这里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课堂,老师会带你认识学术前沿领域,可以和博士生一起做课题,如果够棒,还能出国参加国际会议。”
   
        为了让学生有宽阔的视野,机械与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在学生的培养环境上下足了功夫。系里有诺贝尔奖得主和5名欧美院士领衔组成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国际工程热物理领域专家、美国Nebraska-Lincoln大学机械系主任David Y.S. Lou教授还专门为本科生开设了《工程热力学》课程;韩国KAIST大学Sangmin Choi教授为本科生上《低污染燃烧理论与技术》课程。专业还相继建立了浙江大学-利兹大学可持续能源国际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氢能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高水平教学平台。同时,专业还举办了12次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和针对学生的国际系列会议,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年,来自美国、瑞典、奥地利等国的知名企业纷纷慕名而来物色毕业生。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康宁公司,在专业设立了专项奖学金,每年都要约请本科生进行座谈,争取人才。

 

周炜 浙大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