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与技术
专业名称:海洋工程与技术
专业导游:黄豪彩教授、赵西增教授、马东方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N个理由
海洋工程与技术是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基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海洋方面的实力与水平。面向“海洋强国”国家战略和对海洋领域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浙江大学于2010年在国内首先设立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并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设置海洋资源与能源、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两个专业模块。
海洋资源与能源模块培养海洋资源、海洋能源、港口航道、海岸与海洋工程、海洋结构物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在海洋、交通、水利、教育等部门行业都有我们优秀的校友,在众多海洋资源与能源开发、大型港口航道以及海岸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行业影响深远。
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模块培养海洋装备、海洋无人系统、海洋信息领域的专业人才。当前我国海洋装备、海洋信息领域用人单位需求十分迫切,本模块培养的学生可在海洋装备研发、海洋无人系统研制、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等领域就业。
Q1: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海洋资源与能源模块学生主要学习海洋、资源、能源、土木、水利以及人工智能、信息、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毕业后能够胜任海洋资源、海洋能源、港口、航道、海岸工程(防波堤、围海造田、跨海大桥等)、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和海洋平台等的设计、规划、分析评估、智能健康监测和相关研究。
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是指运行于或服务于海洋空间的各类装备和无人系统的总称。该模块学生主要学习支撑人类认识海洋、进入海洋、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技术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海洋、机械、电子、人工智能、信息、计算机、控制等;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海洋装备、水下机器人、海洋探测、海洋电子、智慧海洋、海洋信息等领域的设计、研究、制造、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Q2: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海洋导论、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海洋工程环境、海洋机器人基础、海洋结构力学、海洋人工智能基础、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设计、海洋资源与能源工程设计、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水下机器人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Q3: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直观实在和具体的工程和实体,例如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装备、跨海桥梁、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资源开发平台和港口码头等,或是海洋机器人、海洋观测与探测系统、海洋勘探与作业装备、水下通信与网络系统等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需要具备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具备对海洋资源与能源、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相关科学技术难题的探索与求知的热情、分析问题的宽阔视野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此外,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宽广的国际视野。
Q4: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本专业所在的海洋学院国际化程度较高,专任教师中57%是海归人才,另外还有10余名境外籍教师。与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境外10多所世界100强高校/学科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设立了校级、院级对外交流项目。
Q5: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本专业毕业生的深造率近70%,境外深造高校: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国立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境内深造高校: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海洋资源与能源模块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沿海城市的交通水利、建筑环保、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建设集团、工程局、规划院、设计院、勘测院、港务局和科研院所等。
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模块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海洋技术装备、海洋信息系统,如深海探测装备、水下机器人、海洋环境/资源探测传感器、水下声学/光学目标探测系统等设计和研发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的所属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最吸引我的——
海洋与其说是一个专业,不如说是一个领域。在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我接触到海洋、机械、控制、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虽然学起来会有些累,但我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学科交叉知识,这无论是对于科研还是工作,都有很大优势。海洋拥有广阔的前景,选择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我从未后悔过!
——2025届本科生 韩立成
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深海科技,我国数代海洋人十余年奋力追赶,“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带人类走向深蓝,屡创“中国深度”,为了更好地在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这一领域深耕,我系统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主动修读一些相关领域的拓展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于解决复杂海洋工程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为我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机会,锻炼了自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续写海洋强国建设的辉煌篇章。
——2024届本科生 祁满志
如果说电子科学与技术为我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那么和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融合则让我看到了学科交叉的无限可能。在浙江大学,我选择辅修电子科学与技术并最终取得双学位,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硬件设计与信号分析能力,更培养了我用电子信息视角解决海洋工程与技术难题的独特思维。凭借这份复合型优势,我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智能系统与机器人领域继续深耕。
如今,我有幸在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海洋装备深度融合。已发表的多篇机器人顶级会议论文(IROS)和物联网领域顶级期刊论文(IoT-J),记录着我在海洋机器人智能化道路上的探索足迹。我始终相信,当最前沿的电子信息技术遇上最神秘的海洋世界,必将碰撞出改变人类认知的火花。让智能机器人成为人类探索深蓝的“眼睛”和“双手”,这不仅是我的科研理想,更是我们这一代海洋工程与技术人员的时代使命!
——2023届本科生(海洋科学专业) 徐敬泽华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极具“硬科技+信息化”,最让我着迷的是专业的探索性与实践性。无论是设计智能传感设备,还是参与海洋数据建模,我们都在用技术拓展人类认知海洋的边界。我曾参与水下机器人实验,通过编程实现自主探测,这种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成就感让我坚定了研究方向。
随着国家在深海探测、智慧海洋等领域的推进,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如今,我依然在海洋学院就读研究生,希望未来在海洋智能装备领域深耕,为突破核心技术贡献力量。海洋工程与技术不仅充满挑战,更承载着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这正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2023届本科生 韩懿洁
初入大学时,我对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仅有模糊的认知,而经过学习和了解后,我已然坚定地锚定在这个专业深耕的方向。当下,全球都在加速向海洋进军。我国前有“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下潜7000米,后有“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挑战万米深渊,这些都是我国在海洋装备领域取得的世界级成果。
海洋工程与技术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知识融合领域。在接触海洋机器人基础、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设计与海洋通信与导航等课程后,我被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神奇所吸引,渴望在未来投身于海洋装备与无人系统研发,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级本科生 顾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