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导游: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同舫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N个理由
综合实力强大 浙江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始单位之一,首批获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最早由省委宣传部与高校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科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浙江省高校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获评A-。
学科特色鲜明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始终着眼前沿,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思想的基础理论、浙江实践和海外传播”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形成了经典文本与前沿问题、地方治理与中国之治、中国经验与世界意义、现实批判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学科方向群和学科团队,在相互促进、交叉协同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高水平成果。拥有1个教育部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培养体系完善 2022年浙江大学首年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招生,其意义在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扎根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打造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完整梯队。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为本、硕、博人才培养做好了师资、科研、制度和课程方面的充分准备,筑巢引凤育英才的条件已然成熟,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培养体系虚位以待,一条立足浙大走向世界的新路子向全国学子敞开。
答考生问
Q1: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味着学会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元视角来研判世界和把握时代脉搏,并自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所构筑的科学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二级学科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通过专业的训练,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培养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Q2: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专业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
Q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包容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精神、开放的求知平台吸引了一批批海内外学人学子。学生应加强对经典文献的研读,以持之以恒的精神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从整体性上认识、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精神,以孜孜以求的价值向往,凝练而成强大的向心力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应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在切磋交流中厚积薄发、发展创新,在砥砺中探求新知、关照现实。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的精神气质是在信仰之源中汲取力量,在信仰追求的牵引下,在理想之境与现实之道的张力中,探寻人类历史发展的幸福未来。通过立足现实、深耕经典、了解前沿、对话世界,形成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风貌和自信的自觉,凝聚共识,致力创新,立志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引领世界文明发展。
Q4: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哪些国际化交流项目?
本专业与世界一流大学有密切的合作交流,教师有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的经验。本专业已建立专项国际交流机制,签订欧盟Erasmus+项目协议、与德国锡根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师生互换协议、与美国常青州立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等。针对本科生的国际交流项目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经验和人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高度融合,致力于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强大生命力与广泛影响力。
Q5: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有梦想、更受尊敬”的战略导向,积极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新时代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境内深造,直接攻读博士生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二是境外留学,境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三是就业,在国家各级党政机关、高校、国家各级企事业单位等单位,从事公务员(选调生)、思政课教师、理论宣传或党建工作者等与专业基础密切相关的工作。
师长们的推荐
选择乃是当下之人生,而人生则是永恒之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就是选择了通达历史的思想旅程,在路途中将与马克思、恩格斯、巴黎公社社员、布尔什维克党人和南湖红船十三人相会,让个人之命运与人类文明之前途相交汇。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就是选择了通达未来的求真之旅,在与亿兆人民同行的奋斗征程上,让个人之创造融于历史之进步。
——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包大为
Marxism, the socioeconomic analysis method first developed by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 in the 19th century, has attracted enormous loyalty of millions of people far and wide and gained enduring popularity from generations of leaders, scholars and general public alike. Marxism has developed into a large number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mong which Marxist philosophy bears the brunt of the new era and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Marxist philosophy includes the themes of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contradiction, materialism , etc. After four years of learning, you will not only obtain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but also establish a correct and positive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which will enable you to pinpoint and tackle all kinds of problems, emotional dilemmas included, with scientific methods. So stop hesitating, just join us! Let’s brave winds and waves and forge ahead towards a better and certain tomorrow!
Associate Professor Xiaomei Wang from School of Marxism
十七岁的马克思曾说,“认真地考虑职业的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为人类服务,这是少年马克思的崇高理想,带着对马克思的好奇开启了我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在浙大马院,教科书上平面的马克思画像变得立体起来,我们在《资本论》中同马克思对话,追寻马克思的脚步;我们在人类解放史中感受马克思对全人类的热切关怀;我们运用马克思的思想来思索当下的科学技术伦理难题……浙大马院的老师们带领着我们走近马克思的时代,又教育着我们运用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进我们的时代。在浙大马院学习的时光,会是大学生活最美好的部分。
——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 王菲
我的本科专业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后来选择转专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我想,也许他们并没有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没有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时代智慧,因为只要以科学的态度走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世界,并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就一定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的真理力量所折服。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课程以后,继续“跟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脚步并“继承”人类解放伟大事业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因此我选择了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大量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训练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也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身为一名马院学子,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上以“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应该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担当。
——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博连读生 杨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