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资讯
>>
校园动态

2016国家科技奖揭晓 浙大9项获奖列全国高校第一

发布日期:2017-01-09   来源:浙大新闻办   阅读次数:8158

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共有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表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这份抢眼的“成绩单”包括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

能源工程学院倪明江、严建华、骆仲泱等领衔的“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创新团队”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表彰。团队自上世纪80年代形成以来,形成了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开展有组织协同创新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制,在煤炭清洁高效发电、电力生产过程污染控制、废弃物及生物质燃烧发电、能源转化过程数值试验与测试等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先后在能源清洁利用领域获得14项国家科技奖和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为在能源清洁利用领域国内外公认的创新团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钱国栋教授领衔的“荧光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结构设计及功能构筑”、电气工程学院何湘宁教授领衔的“高增益电力变换调控机理与拓扑构造理论”项目分别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陈志荣教授领衔的“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阳永荣教授领衔的“基于声发射监控的聚烯烃流化床反应器新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严密教授领衔的“低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及关键制备技术”分别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机械工程学院童水光教授领衔的“大功率船用齿轮箱传动与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海教授领衔的“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喻景权教授领衔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分别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浙江大学作为参与单位共荣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一览:

  

l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创新团队

 

完成人:倪明江、严建华、骆仲泱、樊建人、高翔、周俊虎、周昊、周劲松、池涌、王智化、王树荣、黄群星、薄拯、张彦威、岑可法

团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团队以“求是、团结、创新”为宗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坚持协同创新和集体攻关,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废弃物及生物质低碳能源、能源转化过程污染物控制、数值试验理论与先进测量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理论与技术原创性成果,多项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在全国得到大规模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贡献巨大,是国内外公认的创新团队。

  

l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荧光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结构设计及功能构

完成人:钱国栋、崔元靖、杨雨、徐绘、王智宇

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实时分析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温度,以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该项目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可设计性强的优势,提出在框架材料中引入未配位的活性位点、混合配位的双稀土发光中心、基于功能基元有序取向与形貌控制的结构-功能协同等原创性设计思想,实现了对离子、有机分子和温度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荧光传感。8篇代表性论文总影响因子119.198,SCI他引3105次。

  

l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增益电力变换调控机理与拓扑构造理论

完成人:何湘宁、李武华、杨波、张军明、钱照明

电力电子变换实现电能形式多样化,显著提升电能利用效率,其中高增益电力变换是电力电子核心变换之一,但存在严峻的挑战。发现了高增益电力变换的多自由度调控机制;提出了自适应箝位软开关原理;建立了高增益电路的普适构造法则。20篇主要论文他引2896次,SCI他引902次,6篇为ESI高被引论文;8篇代表作他引1229次,单篇最高他引392次。第一完成人被IEEE PELS聘为Distinguished Lecturer。项目获发明专利19项,在国防装备及工业系统中成功应用。本项目揭示高增益变换多自由度调控和拓扑构造基本规律,为高性能变流装备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有力推动学科发展。

  

l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完成人:陈志荣、仇丹、尹红、陈建峰、石立芳、李建东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被广泛用作营养强化剂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项目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这类营养素的超微化技术开发,实现了上百种超微化营养素制剂的产业化。获授发明专利11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两项技术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虾青素、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超微化制剂的全球市场份额从零分别跃升至全球第一(35%)、全球第三(25%),20%和10%。

  

l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声发射监控的聚烯烃流化床反应器新技术

完成人:阳永荣、王靖岱、蒋斌波、黄正梁、廖祖维、杨宝柱

聚烯烃是过境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其替代的纸品相当于每年少砍伐半个浙江省的森林面积。聚烯烃大量采用流化床工艺生产。项目发明了流化床声发射检测技术,反应器操作优化技术和结构放大新技术,解决了流化床聚烯烃装置爆聚频发及反应器放大的难题,使装置可靠性显著提高。已广泛应用于聚烯烃装置,所涉及的聚乙烯产能占中国大陆气相法聚乙烯产能的50%以上。近三年新增产值55亿元、新增利润4.5亿元。获得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36件、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6件

 

 

l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低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及关键制备技术

完成人:严密、吴琛、王新华、何时金、柯昕、张瑞标

项目针对软磁复合材料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在软磁粉末基体表面原位生成高电阻率软磁壳层,降低涡流损耗并保持高磁性能的技术思路,发明了多软磁相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构建了高性能软磁合金新体系,制备出具有高磁通密度、高直流叠加等不同特性的系列软磁复合材料。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43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推动我国软磁复合材料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l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功率船用齿轮箱传动与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人:童水光、刘伟辉、颜克君、翁震平、从飞云、宋斌、程向东、唐登海、翁燕祥、赵俊渝

大功率船用齿轮箱传动与推进系统是大型舰船动力系统的关键装置。本项目实现大型舰船动力传动与推进装置的自主设计制造,提出多场耦合下大功率船舶动力推进系统动态仿真及集成优化技术,提出高能效低激振优化设计与试验技术,解决了推进器能效低、空泡脉动压力难以控制的难题,发明纳米增强湿式铜基摩擦片材料,突破大扭矩高可靠多片湿式摩擦离合器设计制造技术和10万牛米以上离合器。完成我国大型民用船舶及大型军用舰艇等配套应用2500艘,近三年经济效益 115亿元。

  

l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

完成人:王文海、黄建民、孙优贤、贾廷纲、陈积明、程鹏、许大庆、费敏锐、杨炯、朱武标、包锦华、史治国、王庆东、刘玉兵、钱征海

本项目针对国内外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态势,经十余年研发应用,解决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工程系统等三大系统性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保障控制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稳定的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在汽轮机、直流炉、电梯、环保等领域关键工业装备推广应用13000余套,技术经济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出口美、日、韩、俄等32个国家。获授权发明专利10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近三年新增销售111.15亿元,新增利润18.81亿元。

  

l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完成人:喻景权、周艳虹、王秀峰、孙治强、吴凤芝、张明方、师恺、王汉荣、陈双臣、魏珉

项目针对制约我国设施蔬菜持续发展的连作障碍问题, 揭示了连作障碍高发成因与规律,发现了连作障碍防控的突破口;攻克了土壤连作障碍因子消除技术难点;发明了蔬菜根系抗性诱导技术,突破了优质蔬菜连作难的技术瓶颈; 创建了“除障因、增抗性、减盐渍”三位一体连作障碍防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传统的“大药大肥”向环境友好型消除的重大技术变革。成果应用和辐射近二十省70%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高发区,实现了蔬菜稳产高效、安全和生态环保多赢。

  (周炜)

打印 | 关闭